日本離婚率逐年攀升,對年輕一代的日本人而言,離婚已不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去年甚至有人策劃「離婚典禮」,讓決定分開的夫妻公開宣告,藉此揮別過去,各自邁向新的人生。
美國知名婚姻輔導專家、心理學家尼爾・克拉克・華倫(Neil Clark Warren)指出,戀愛時的激情往往讓人忽略彼此的差異。然而,一旦步入婚姻,夫妻才開始察覺對方在表達意見、解決問題、生活習慣乃至於對許多小事的看法上都大不相同。這些當初被忽略的差異,最終可能成為導致婚姻破裂的關鍵因素。許多夫妻不禁疑惑,原本充滿希望的關係,為何會陷入痛苦的深淵?
華倫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得出一個結論:許多人在未真正認識自己、未充分了解婚姻伴侶是否適合的情況下,便盲目進入婚姻。他針對此現象特別撰寫了一本書,幫助單身者在婚前做好準備,選擇合適的結婚對象。
這本書確實能為單身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但畢竟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便找到與自己高度契合的配偶,仍需要在婚姻中磨合。因此,婚姻的關鍵問題不在於「相似或不同」,而是「愛或不愛」。婚姻能否長久,取決於最初的愛是否仍然存在。如果愛仍在,即便個性不同、觀念相左,夫妻雙方也會努力尋求解決之道;但若一方或雙方已失去當初的愛,婚姻便難以維持(當然,這不包括遭受家庭暴力或精神虐待的人,以及因利益或特定目的而結婚的夫妻)。
在大多數情況下,離婚其實是在宣告:「我們不願再愛了。」比起重新接納彼此、努力維繫婚姻,選擇分開顯得更加容易。然而,離婚不但無法消除痛苦,反而可能帶來更多的憂鬱與怨懟。「揮別過往,邁向新人生」只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想像,卻未必能真正解決人生中的核心問題。
兩性專家吳娟瑜分析:「真正的愛,是按照對方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但現代人往往以『我的需求』來愛人,這樣的愛容易產生矛盾,導致相處困難。」以「自己的需求」作為愛的標準,並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超越自我的,正如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這樣的愛並非出於人本能的愛,而是來自神永恆的愛。唯有接受這份愛,人才能用同樣的愛來愛自己的配偶。
有一首歌這樣寫道:「你的愛既然不改,收拾起傷悲,滿懷期待,再回到起初的愛。」如果您的婚姻狀況每況愈下,或許可以學習這首歌的作者,放下悲傷與掙扎,單純地回到愛的源頭,讓祂帶領你度過難關,修復關係!
(文/王霈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