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6:33:「但你們要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了。」
一個衣衫襤褸、神情憂傷的女人走進一家雜貨店,以謙卑的語氣向老闆詢問,是否可以先賒帳購買一些食物。她輕聲解釋,丈夫因病無法工作,家中還有七個孩子等待餵養。老闆卻無情地拒絕,並請她離開。婦人滿懷焦急,再次懇求:「先生,請幫幫忙,我一定會儘快還錢。」
老闆堅持不願賒帳,因為這位婦人並非店內會員。這時,站在一旁的顧客聽到了兩人的對話,便開口說:「我願意支付她所需的食物費用。」
老闆心不甘情不願地問婦人:「妳有採購單嗎?」
婦人點頭:「有的,先生。」
老闆冷笑道:「好吧,把妳的採購單放在秤上,單子有多重,我就給妳多少食物。」
婦人遲疑了一下,低頭從包裡拿出一張小紙條,眼中閃過一絲不安,然後輕輕地將紙條放在秤盤上。
令所有人驚訝的是,那張紙竟讓秤盤瞬間下墜,直到底部停住。老闆與旁觀的客人都目瞪口呆,老闆喃喃道:「我真不敢相信……」
客人微微一笑,而老闆則開始往秤盤的另一端添加食物。然而,無論他怎麼加,那張紙條的秤盤依然紋絲不動,直到食物堆滿溢出。
最後,老闆拿起那張紙條閱讀,頓時震驚不已——這並不是購物清單,而是一段禱告詞,上面寫著:「親愛的天父,祢知道我的需要,我將一切交託在祢手中。」
老闆沉默了許久,然後將秤盤上的食物遞給婦人。婦人滿懷感激地離開。
那位客人則遞給老闆一張五十元鈔票,微笑著說:「這張鈔票的價值遠不及剛剛那張紙條,因為現在我們都知道,一個禱告的重量有多重!」
馬太福音 5:43-44:「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美國與荷蘭的大學研究人員多次實驗發現,當人們面對憤怒或被誤解的情境時,若選擇為對方禱告,怒氣便會消減。研究人員認為,透過禱告可以避免心存針對性,或陷入負面情緒之中。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曾邀請 53 名大學生參與實驗。研究人員讓學生閱讀批評性評語,引發他們的憤怒,然後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為評語者禱告 5 分鐘,另一組則繼續思考評語內容。結果顯示,禱告後的學生怒氣、沮喪與壓力均明顯減少。
另一項由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針對基督徒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結論。研究發現,在經歷挫折(如錯過航班)後,禱告者較傾向將原因歸咎於不可抗力因素,而非個人過失。研究人員庫爾指出:「禱告的確能消解怒火,並改變人們對事件的看法。」
禱告的力量何其神奇!罪人因禱告得救,軟弱者因禱告得剛強,貧苦者因禱告得供應,易怒者因禱告得溫良,痛苦者因禱告得喜樂,瀕臨破裂的婚姻因禱告得以修復,甚至那些注定滅亡的人,也可因禱告得享永生。
大本詩歌 304 首:
1.
從我活出你的自己,耶穌你是我生命!
對於我的所有問題,求你以你為答應!
從我活出你的自己,一切事上能隨意!
我不過是透明用器,為著彰顯你祕密。
3.
所有肢體每個時刻,約束等候你發言!
準備為你前來負軛,或是不用放一邊!
約束沒有不安追求,沒有緊張與受壓!
沒有因受對付怨尤,沒有因懊悔倒下。
4.
乃是柔軟安靜安息,脫離傾向與成見!
讓你能夠自由定意,當你對我有指點!
從我活出你的自己,耶穌你是我生命!
對於我的所有問題,求你以你為答應。
禱告,不只是話語的表達,更是信心的行動。願我們都能憑信禱告,經歷神奇妙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