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在基督徒的家庭中長大,成長的過程相當順遂。無論是在學校裡作為好學生,還是在家裡作為乖巧的孩子,我都過著平穩的生活。從未參加過最著名的聯考,一直是保送上理想學校的那類學生。
正如一句名言所說:“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從小便懷抱著出國留學的夢想。我的大學主修老師是從歐洲回來的教授,他身上散發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對音樂的熱愛與深刻的理解讓我深受吸引。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樣,成為一位音樂領域的專家。
因此,在大學畢業前,我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儘管我從小就學習音樂,但我深知自己對音樂的了解仍停留在皮毛階段。既然選擇了音樂這條路,我理應前往音樂的發源地,去汲取精華。於是,我決定在畢業後,購買一張單程機票,飛往德國,開始我人生的新篇章。
德國,這片美麗的土地,讓我無比嚮往。每當我走在街頭,感受著濃厚的文化氛圍,看到古老而雄偉的建築,徜徉在博物館之中,彷彿是在與歷史對話。我常去歌劇院欣賞歌劇,走進音樂廳聆聽一流音樂家的演奏,還參加過世界知名指揮家的指揮會。我曾在柏林愛樂廳裡坐著,那一刻,我無法抑制心中的激動,當我看到曾在CD封面上看到的場景,真實地出現在眼前時,我感覺無比幸福。那是我夢想中的生活,那是我渴望過的日子。
然而,這裡與台灣不同,沒有那麼多關心我的人。在德國,我只有主與我同行。每當遇到困難,我跪在床前禱告,與主對話,沒有了隨時可以討論的朋友。我在德國找了整整一個月的房子,這段時間,我深刻感受到主的陪伴與引導。面對城市的選擇,我向主尋求指引,並深知是主帶領我做出選擇。即使我認識了幾個在音樂和學校裡的朋友,他們的幫助無疑重要,但沒有一個能與台灣的弟兄姊妹相比。漸漸地,我發現,每當聆聽一場精彩的音樂會,我感到孤單,因為沒有人可以分享這份喜悅。那時,我開始想念台灣的召會生活,想念與弟兄姊妹共同的時光。
隨著時間流逝,我的心境發生了變化。我開始失去了原本支撐我在德國學習的動力。一次,我不小心弄丟了房子的鑰匙。在德國,與台灣不同,丟了鑰匙不僅是簡單的去鑰匙店重新製作,還得向住屋管理處申請更換整棟大樓的鑰匙。我記得那是個寒冷的日子,我在垃圾回收車裡翻找丟失的垃圾,只為了找回那把丟掉的鑰匙。這段經歷深刻地刻在我的記憶裡,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象徵。弄丟了一把鑰匙,或許可以再找回來,但如果我丟失了人生的鑰匙,我該如何是好?
這樣的思索讓我下定決心回到台灣。我的朋友們以為我只是想家,但我知道,這不是單純的思鄉之情,而是內心的呼召。我的內心清楚地告訴我,我知道自己此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也許未來我的同學會獲得博士學位,或取得驕人的成就,但我並不感到自己比他們差。我知道,這不是因為我得不到這些外在的榮譽,而是這個世界不配得著我;並非這個世界變得不值得愛,而是,我的主比這一切更加值得我全心全意去愛。
於是,我回到了台灣,開始重新踏上人生的旅程。在這裡,我有主,有召會,有弟兄姊妹。我的生活忙碌而充實,自從回到台灣以來,我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回到台灣後,我全身心投入召會生活,開始積極參與青少年的服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情緒波動大,常常莫名其妙地生氣,甚至會無緣無故地踢路邊的野貓野狗。與他們相處,實在需要很多的耐心和主的恩典。要面對他們的不悅,要忍受他們無理的反應,還要處理他們那時常顯得幼稚的行為。
儘管如此,我仍然堅信,這是一項非常值得的事。你在他們心中播下的種子,最終會發芽成長。當你把基督的愛與生命供應給他們,幫助他們經歷主,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盼望。我曾聽過一位賣早餐的弟兄做見證,他說,看著一個個來買早餐的孩子,從天真無邪的小孩成長為叼煙、說髒話的青少年,這些孩子的變化,反映了當代社會的敗壞。然而,把孩子放在召會裡,真的很好。
我的孩子現在才3個月大,我常常思考,我應該給他什麼。偶爾,我會放些音樂給他聽,無論是兒童詩歌、古典音樂還是英文童謠,甚至有時候想要買繪本給他讀,培養他的閱讀興趣,提升他的文筆能力。我渴望給他最好的,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我要給他正確的價值觀。我希望,他能從小就聽見神的話語,將主的話種在他心中,這才是我最真切的期盼。
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擁有無盡的夢想與希望。但功成名就是否就代表幸福呢?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就一定能擁有平安與喜樂嗎?感謝主,我擁有主,我的家有主,我的孩子也有主,這是我在平凡生活中最大的幸福與盼望。我喜歡一首詩歌中唱到:「我每次如夢想人生的善美,親愛主,我求你,必須也在內!不讓我離開你去尋找快樂,不讓我憑自己去單獨選擇。」有了主,我的生命有了最美的歸宿。
(張賢慧)
原文出處:http://tpeh31.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