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從高處伸手救拔我。」——詩篇144:7
「祂領我到寬闊之處;祂救拔我,因祂喜悅我。」——詩篇18:19
樹葉交錯,透光的羅紋隨著行進的車輛映照在窗上,若隱若現。我喜歡躺在後座,看著這如梵谷畫筆般的光影在眼前流動。凌晨五點,新店山區響起蟬鳴與雞啼,打破了夜的沉寂。父親提著裝滿釣具的海藍色包包,牽著我這個尚未完全清醒,卻興奮得不顧一切從床上躍起的孩子,駛向大崎腳的河池釣魚。
沿著蜿蜒的山路,我們抵達隱藏的桃花源——父親私藏的釣點。河畔已有零星釣客物色最佳位置。我蹲在水邊,看著魚兒躍起,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忍不住伸手觸摸那微微顫動的水波,想感受牠們的雀躍。
釣魚,是一門耐心與技巧並重的學問。綁餌簡單,甩竿隨意,但若力道拿捏不當,魚餌還未落水就會被甩飛。「完美的拋物線!」每次甩竿,父親總在一旁稱許,讓我得意地揚起下巴四十五度角。他甩竿時,神情奔放不羈,彷彿釣竿是他身體的一部分。輕輕一揮,釣線優雅地劃破空氣,待魚餌落入水中,無聲無息,宛如朝露輕撫花瓣——父親,是釣魚界的俠客。
等待,是釣魚最漫長的課題。我總是坐不住,雙腳開始不安地踱步。然而釣者的專注必須凝聚在那載浮載沉的浮標上——不能閒聊,驚擾魚群;不能鬆懈,否則魚餌早被偷吃殆盡。一旦浮標微動,須迅雷不及掩耳地揚竿,那一刻,像在無垠的大海中尋覓隱匿於霧中的白鯨,也像《老人與海》裡的孤獨搏鬥,生死交鋒,近在咫尺。這些,都是父親教我的。
為了挑戰河池裡的「魚王」,我們折斷了無數支釣竿,父親卻總是笑著說:「值得一戰,勝不驕,敗不餒。」有次,我剛釣起一條大魚,正要拆鉤,一隻老鷹突然俯衝而下,一爪奪走了我的戰利品。父親淡然道:「飛鷹是天上的星星,遙不可及,魚到了牠手裡,事已成定局。因為,摘星比登天還難。」
這些,都是十幾年前的往事,卻仍歷歷在目。
近年來,父親在北京經商頻頻碰壁,老闆待人不善,讓他英雄無用武之地。處處碰壁,步步維艱,凡事忍讓,卻終究難以突破。失落,如燃盡的隕石墜落冰原,發出沉悶的一響,然後,一切歸於寂靜。
最近,我常夢見父親,他低著頭,髮絲散落,如秋收後沉甸甸的稻穗。過往的輝煌,被現實的重擔壓彎了背。可在我心裡,那個清晨於河畔揮竿的身影依然閃耀。人在失意時,最愛他的人不會唾棄、排擠、鄙視,而是記得他的榮光。
我時常祈禱——如果主耶穌的「魚鉤」能將父親從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淵中拉起,讓他知道,我們在世或許一無所有,卻仍擁有光,擁有能力,擁有最寶貴的富足——因為我們有神。
爸爸,你不是燃盡的隕石,而是展翅高飛的老鷹,是神榮耀國度裡最璀璨的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