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做好事,因為做好事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好人,良心平安,可以有尊嚴的生存下去。但你可知道,做好事,有時候居然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個人,電影看多了,覺得家裡那對金魚困在水缸裡很可憐,所以就把牠們放生到戶外更大的池塘去。他覺得自己是個好人,連小小的魚都能體貼,上天一定會報酬他的。
想不到隔幾天,他夢見自己老死了以後在神面前受審判。他不信神,而且一生說謊無數,作弊,拿假護照,年輕時還欺騙過女孩子感情…總之,他沒戲唱了。
「等等,我想起一件事!」這結果太糟糕了,他試圖讓自己在神面前的印象能扳回一城:「我救過一對金魚,把牠們釋放到戶外享受自由。我也捐過錢給窮人。我還幫助老太太過馬路。親愛的神啊,能不能看在我有憐憫之心的份上,再考慮一下對我的安排?」
一個看起來像是僕從的人開口說:「說起金魚,我們不得不解釋一下那場災難性的後果。你放生了金魚以後,短短三年,牠們就由兩隻繁殖為上千隻,而且讓池塘裡的原生物種幾乎滅亡。當地政府不管是採取電擊還是抽水,都沒有辦法消滅牠們。這些魚後來外流到了河川,進到附近幾個州肆虐,最後終於蔓延到了全國,造成數以十億計的漁業損失。你因為一時的自以為是,親手造就了河川界的怪物,你確定你要談金魚這件事?」
行善是值得肯定的,作惡是該被否定的。問題是,你確定你是在行善做好事,還是不自覺地為惡害人,而自己始終渾然不知?
你放生了一條性命,讓牠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變為了怪物,屠戮萬千生命,這種事時有所聞。也有的是這邊放生,另一邊卻虎視眈眈,等著要釣上你所放生的,成為今晚桌上的佳餚。放生變殺生,行善變作惡,真令人感嘆立志為善由得我,但行出來由不得我,行出了來反變作惡更由不得我。即便你做的樣樣都好,但做好事是應該的,做再多到了神面前都沒甚麼可以說嘴的,更不可能交換甚麼,因為那是我們的本分。
在馬太福音十章,有一個少年得志的財主從小遵守律法,凡事都行得好,但耶穌告訴他:「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在約翰福音三章,有一個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夜裡來到耶穌那裡,稱讚耶穌是神差遣來的教師,但耶穌回答他;「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做好事,追求道德教訓,這些都很好,但真正的關鍵所在,你抓到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