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男人,年輕時吃過很多苦,受了許多人不能想像的為難。
愛情的挫折,有,他甚至為此而瘋狂。
事業的挫敗,有,他所欠下的債務,曾經是他工作一百年也還不起的。
健康的紅燈,有,差不多每一個內臟每一個肢體,通通都出過事。
友情的背叛,有,因為他喜歡過的一個女孩子,嫁的正是他最好的哥兒們。
他雖然許多年都哭號著,想要死,可是這些苦難,最後全都成了他奇妙的資產。
很多東西,他有,你沒有;很多事情,你不懂,他懂。
所以等到他稍微有一點成就,一個後輩晚生恭恭敬敬地問他說:
「兄長,你看過這麼多,也經過那麼多,一定很能夠體諒並同情別人的軟弱吧?」
男人卻持保留態度:「有時候是,有時候,不是。」
「怎麼說呢?」他的晚輩很好奇。
「有時候,我能體恤別人,因為我也走過相同的路,知道人落到軟弱裡是不容易的。因為辱罵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憂愁難過;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男人說:「我們不想別人再遇見同樣的艱困,盼望能對人說,『我們或是受患難,是為了你們受安慰,得拯救;或是受安慰,也是為了你們受安慰;這安慰叫你們能忍受我們所受的同樣苦難。』」
他輕輕嘆了一口氣:「但是,有時候我會想,你所遇見的環境那樣輕微,比起我真是遠遠不如了,而你居然說世界上沒有人比你更苦,也沒有人能懂你。」
年輕的晚輩機靈地回答:「就是那個時候,你便發現自己也有不耐煩的一面吧?」
「是的。」男人回答:「環境能使我們忍耐,使我們老練,使我們生發智慧,可是這都不是絕對的,因為我們畢竟還是有限。不管是忍耐老練智慧,通通都是很有限的,過幾年再回頭看,幾乎跟沒有是一樣的。」
「那不能同情別人的軟弱時,你怎麼辦呢?」
「我去禱告。」男人很乾脆地回答:「我去問問主,當年你都怎麼忍耐我的?求你賜給我同樣的忍耐,給我同樣細膩豐富的情感。也許你曾經賜給我,但我需要新鮮的貨,求你賜給我新鮮的忍耐,新鮮的同情,新鮮的愛。因為當我只剩下以往受苦的『豐功偉業』時,這些苦難的『知識』只會叫我自高自大,但只有愛能建造人,幫助人。」
男人走了以後,年輕人留在原地,也輕輕嘆了一口氣。
「原來不只是我,差不多每個人對別人的抱怨都是不耐煩的,好像水位滿了就溢出去了。」
他又對自己說:「我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學呢!」
聖經分享(腓3:12-14):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或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取得基督耶穌所以取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取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竭力追求,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召我向上去得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