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說,甲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給乙。剛開始乙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
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於是,直到有一天,甲將雞蛋給了丙,沒有給乙,於是乙就不高興了。為此,他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乙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不是他自己辛苦賺來的,甲想給誰都可以。
人對於萬物之主的態度也是如此,其實我們連生命氣息都是祂給的,但一看到別人在物質上比自己更富足,在社會上的名聲更響亮,在職場爬得比自己更快更高,往往就忿忿不平:「憑甚麼他們一出生就站在比我更遠的起跑點上?憑甚麼?憑甚麼她們憑一張臉一雙腿就比我更佔優勢?憑甚麼?」
其實也沒有為甚麼,神照自己的意思給了每個人不同的際遇,正如你比某些人條件更好一些,自然也有另一些人條件比你更好一些。神並不需要一百億一千億個相同的模型玩具。你若把心思放在這種比較上,找神吵架,那是全然浪費時間,倒不如為著過去感恩,認真面對每一個今天,並且為著未知的明天尋求神的同在。相信你若是妥善運用神賜給你的條件,這一生絕不會徒然勞苦,必有為你預備的福。
基督徒尤其必須學會不比較,不爭鬧。耶穌說過一個比喻,提到諸天的國(天國)好像一個作家主的人,清早出去,為他的葡萄園雇工人,和工人講定一天一個銀幣,就打發他們進他的葡萄園去。約在上午九時,他又出去,看見市場上另有閒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正午和午後三時,他又出去呼召工人。午後五時,他最後一次出去,看見仍然有人站著,就叫他們也進葡萄園去。到了黃昏,這位主人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開始。那些午後五時雇的,每個人都領了一個銀幣。接下來更早雇用的也都來了,以為自己必要多領,但他們也是各領一個銀幣。於是他們就埋怨說:「那些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的工,你竟叫他們和我們這些整天勞苦受熱的一樣!」
你猜家主怎麼說?
家主這樣回答:「朋友,我沒有對你不義。你不是與我講定一個銀幣麼?拿你的走罷;我願意給那後來的,正如給你的一樣。難道我不可隨我的意思,用我的東西麼?還是因為我慈善,你就眼紅了麼?」
信主的人能夠進國度,不是因為我們自己有多好。主有權柄照著自己的意願和喜悅,按恩典的原則,將同樣的「工錢」很慈善地付給後來的工人。所以我們天然和商業的頭腦都該被粉碎。我們和神之間不是做生意的關係,不是交換的關係,而是無償且單方面的接受、承受、享受。別的弟兄姊妹過得好,不要嫉妒爭競,因為替我們預備的那一分始終就在那裡,而那一分到了將來你必要知道,乃是無限大的恩典!